德州学校大全德州大学大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253000
  • 网址:
点击查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3万人,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设有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化学与生物系、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人文社科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9个教学系32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重点,理、工、文、经、管、法多学科共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成立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与开发、区域经济、孙中山思想、岭南与香山文化等13个研究院所。建立了15个科研团队。建立了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研究基地。在嵌入式系统、高分子材料、香山文化和孙中山研究等方面颇具特色。2012年,“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落户学院,成为学院科研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融合电子科技大学的优良学风和孙中山先生的开拓精神,二十六载上下求索,努力追求,不断积累,优势明显。

雄厚的师资队伍

在二十四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积累了一支专业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4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82%以上。同时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在学院授课或讲学。

良好的求学环境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198多万册(纸质类藏书110多万册);先进的科学实验大楼(中心)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8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达8859多万,其中涵盖与美国德州仪器、中兴通讯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合作建立的实验室;高标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和学生活动中心,这些都将为学生提供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优秀的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进“教学质量工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强化教学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多个项目获得省市及奖励,其中《虹膜识别系统》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把科学研究与教学环节结合起来,吸纳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平台。学院近年来有200多人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研究生,另有一批学生赴海外深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突出的素质教育

学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国际和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捷报频传,在全省高校中成绩突出。其中艺术设计学院勇夺2013年红点设计概念大奖;同时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几年摘金夺银,获得全国及省级奖项一百多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我院学子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获一等奖的院校中唯一的非重点院校;机器人队勇夺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学院原创舞蹈《选村官》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广阔的就业前景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一直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收集就业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创新强化就业服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2009年我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8.28%,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八年位居广东省院校前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受到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并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全面报道。2009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经过二十四年的办学,学院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被评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独立学院20强”、“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是国内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独立学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确立了“立足中山,面向珠三角地区,辐射全国,以IT为特色,理工渗透,经管文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知名有特色的本科院校”的目标,学院全体教职工充满信心,豪迈地奔向美好未来!

校徽释义

画面整体

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凝聚、圆满、至善。

中心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徽中心两椭圆寓意电子轨迹,其形状又抽象为两个摇篮,将“e”抱在怀中,寓意“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UESTC,学校名称英文缩写。UESTC置于构图正中,寓意国际化和致力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追求。深蓝轨迹,寓意高新技术源头。橘红轨迹,寓意电子科大人豪迈的气概和蓬勃的朝气。构图以“e”为核心,幻化成两个极具动感的圆弧,团结在UESTC周围,象征电子科大人进取、拓新的精神。

外圈部分

蓝色寓意学校环绕于科技的海洋,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基地。

“e”视觉

“e” 为Electronic(电子)缩写。构图以“e”为视觉核心,表达如下思想:

1)、学校的学科特征,在电子领域的杰出贡献。

2)、学校未来的办学方向,即坚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

3)、传达e世纪的时代特征和电子科大人勇立科技潮头的时代品质。

学校地址

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学院路一号(中山市人大侧)。

发展目标

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的高水平多科性的教学型大学。

学科发展

以工科 、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工、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

人才培养

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贴近社会需求,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就业能力和社会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简史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校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前身为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是1986年10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995年独立建制,更名为中山学院。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并入电子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的17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学院建设、发展所需的全部经费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学院共同筹集,与电子科技大学实现资源共享。

历史沿革

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学校风景

第一阶段:初创期(1986年-1995年)

1986年10月20日,我院前身是“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学校在中山大学、中山市委、市政府及海外华侨吴桂显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正式成立,成为伟人故里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著名学者、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担任第一任院长。这是一所在改革开放号角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高等学府,中山市最高学府。当年只设立英语系、工商管理系和中文系三个专科专业,招收中山市本地专科层次的学生。

第二阶段:探索期(1995年-2002年)

1995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独立建制,并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并在原中大孙文学院专科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应用化学、食品包装、农学、计算机、中文秘书、旅游英语等其它专业,面向广东省内招收专科层次的学生。

第三阶段:成长期(2002年至今)

2002年5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将原中山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于同年12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挂牌成立,掀开了中山学院新篇章,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理工渗透,经、管、文共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面向全国各地招收本科生。

学校总部

校本部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简称电子科大或成电。

电子科技大学总校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于195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综合实力强、整体办学水平高、办学规模稳定,相继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9人,博士导师172人,教授249人,副教授593人。在校各类全日制普通学生29000余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0余人。同时,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开发队伍,近年来通过鉴定科技成果近千项,其中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经过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电子科技大学已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成为了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生(命)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被江泽民同志誉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综合实力、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相继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先后成立了成都学院、中山学院,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在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共建后的中山学院与校总部电子科技大学实现资源共享,为高质量办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校位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坐落于广东省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和沿海改革开放城市,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花木似锦、四季常青,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环保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200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顺德、东莞等城市相邻,形成了珠三角最活跃的经济圈。这里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各类企业,包括世界知名500强的企业,是国内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学院位于中山市中心莲峰山麓,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环境清幽,绿树成荫,是中山市“园林式单位”。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科学实验大楼,高标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70多个,所有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座位达13000余座,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

专业构架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院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山市支柱产业和学院优势设置专业,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现拥有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贸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部、大学英语教研室,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共33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理工渗透,经、管、文共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院里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5%,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轻、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学院还成立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与开发、区域经济、岭南与香山文化等8个研究所。建立了4个市级科研平台和1个省级研究基地。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地方各级各类研究课题2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成倍增长,科研经费连年翻番。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多项,市级50多项,为中山乃至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会(以下简称学生会)是在中山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依照法律、学院规章制度和自己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的校内最高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指导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完善。同时,最广泛地团结和引导广大同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勤奋学习,投身实践,全面发展。

部门简介

主席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生会主席团由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和副秘书长组成,是学生会日常工作最高决策机关,是学生会各职能部门的最高领导机关。(不面向新生招新)

秘书部

秘书部是学生会名副其实的大管家,主要协助主席团处理学生会日常事务,积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加强办公室管理制度的实施,定期召开学生会常务会议,在主席团的授权下,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同时为学生会对外沟通院级其他学生组织和各系学生分会。

宣传部

主要是对外宣传学生会的活动方针,对内组织各系以及社团的宣传部工作会

议。对外工作包括:各项活动的手绘海报、电子海报、宣传画、幕布的设计及制作;舞台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横幅的制作等;对各系各社团的宣传监督管理并对相关宣传进行评优。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术部

学术部是构建学院学术氛围,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部门,负责学院相关活动的跟踪与报道,传递活动信息与动态,对外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此还负责承办市级、院级各类含金量较高的学术活动,包括: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其中,每年一届的大型学生活动“香山杯”辩论赛是部门承办的精品活动。

信息部

信息部是一个传播校园文化的媒介,肩负着对学院内学生信息的汇集与传播的职责,日常工作主要有:各项学生活动的新闻采访、跟踪拍照和DV编制;电子海报和学生会内部刊物封面的设计与制作;学生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对各学院学生会、社团网站的监督。

外联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联部是一个锻炼自己口才以及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平台, 和企业商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校的活动寻找资金的支持提高活动品质。对外展现我院的品牌形象,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开展联谊活动,增进院校间的良好关系。

文娱部

文娱部是一个外向型且全面发展的部门,以服务同学为目的,娱乐大众为己任!在日常工作中,文娱部主要负责我院文娱活动的开展,并主动协助学院艺术团工作,系统安排艺术含量较高的团体活动。活动包括各种文艺汇演,交谊舞会,司仪大赛,歌手比赛,高校间联谊等,工作富有挑战并充满艺术气息!

女生部

对内组织全院女生开展女性特色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协助学院有关部门开展有益女性身心的相关活动,组织各系开展“女生节”系列活动,力于塑造学生整体形象,展现新一代女大学生独特风采。同时,对外协助市妇联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人才培养

毕业照

2012年新生入学之后,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3000人,全部为本科生,成为了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几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中不断取得优秀成绩,共获得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近500多项。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多名同学被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全日制毕业生的历年的总体就业率都在99%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继续教育也达到万人规模,并形成了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未来发展

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与地区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众多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培养,2006年成为国内首家全面通过ISO9000认证的独立学院,名列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20强,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并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设有优秀新生奖学金和各类单项、综合奖学金,鼓励优秀考生报考我院,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学校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选修课和第二学士学位、双学士双专业课程,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平台,毕业可获双学士学位证书。另外学校还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并经常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为学生全面成才创造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夯实基础,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朝着建设广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本科高等院校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位授予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中山学院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学习并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2008年以后入学的本科生达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位条件的,授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修读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在取得第一专业学位的同时,双学位课程专业达到50个学分,并且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可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不足50个学分但达到24个学分以上,颁发第二专业辅修证书。

双学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我校对于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第二学位、双学士双专业的课程,学校现开设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新闻学、金融学、会计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英语、日语、艺术设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双学位课程。毕业后达到授位条件的本科生可获双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领导

徐建华

1.徐建华

领导职务: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生,重庆市梁平县人。1979年入读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工作,1995年到美国休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调入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曾任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展战略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电子学流动项目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物理电子学院院长。2011年12月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有电磁学、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波电真空器件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仪器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攀登计划”项目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攻关项目1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层状媒质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在IEEE 、电子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2.成孝予

郝钦伟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姓 名:成孝予

领导职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1948年出生,四川双流人,1977年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其间,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九里堤校区临时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2007年8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党委书记。

专业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近世代数、最优化方法等多门课程;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并出版《高等数学》、《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教材6部、专著1部,撰写80余万字。是国家精品课程《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主要建设者,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荣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师称号。

学校论坛

莲峰站BBS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目前的学生BBS,正式成立于 莲峰站BBS的LOGO2009年4月15日。莲峰站是中中山市大学生社区最有人气的BBS之一,代表着中山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同时为中山学院同学们提供交友、聊天、求职等服务和创建校友交流的社交平台,方便中山学院学子社交的网络生活社区。

校友团体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原中山学院、中山大学孙文学院)

校友会简介

本会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原中山学院、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校友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宗旨是加强校友之间、校友团体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动员广大校友继承和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为母校的建设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任务是加强校友联系,为促进文化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和友好往来;向校友和校友团体报道校友、校友会和母校的情况;欢迎校友回母校参观访问,交流工作经验,关心支持母校建设。

本会实行理事制。理事会设名誉会长、顾问、名誉会长、正、副会长和常务理事若干人。理事会一般每年开会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集会议,理事任期三年,可以连任。校友会倡导协助在校友相对集中的地区、单位成立校友联谊会。理事会的职责是:对外代表本会;推荐名誉会长、顾问、名誉顾问、正、副会长;确定下届理事会人选;解释和修改本会章程。

同时,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处理校友会的日常会务,由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主持。

第二届理事会

职务 姓名 专业 单位

会长 马 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

常务副会长 马绪荣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会长 刘廷玉   中山日报党委书记

常务副会长 余锡盆 86中文 古镇党委书记

常务副会长 邓柱标 87经管 宾德企业董事长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